成都物流公司,聚焦五大任務 探索物流降本增效“河南經驗”
河南省以構建降本增效的長效機制、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審慎包容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生態為抓手,深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易推廣可復制的“河南經驗”。試點期間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低了1.9個百分點,年均降幅明顯擴大。 一、創新“政府+平臺”新型行業服務模式 一是搭建全省倉儲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庫房數據(線上)+智能選址技術+經紀人服務(線下)”,實現全省園區和倉庫資源在線開放和租賃交易,打造物流訂倉新模式。河南省倉儲物流公共服務平臺于2019年正式上線,倉儲資源電子地圖已覆蓋全省18個地市、2000萬平方米的倉儲設施。二是組建全國首個省級物流樞紐(園區)聯盟。對標對表國家經驗做法,以國家和區域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為重點,于2020年底組建全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推動物流樞紐(園區)業務對接、設施聯通和資源共享。目前,入盟單位達100多家,聯盟物流園區總面積31萬畝,入駐企業8.8萬家,就業人數29.6萬人。三是建設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國際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模式,研發集提單內容自動生成、數據上傳、收集審核、查詢分析和提單電子化流轉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陸路運輸多式聯運提單信息系統。目前鄭州國際陸港公司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已上線運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行多式聯運電子化統一單證,實現貨物運輸、倉儲、保險等狀態和數據實時登記和全過程追蹤。四是完成全省冷鏈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在鄭州市等地率先開展“互聯網+監管”試點應用,完善實時監管、溫度預警、資源共享、數據交換等功能,實現對食品冷鏈流通過程中冷庫、冷藏車輛、冷柜的溫度、位置、速度等全方位線上監管。全省冷鏈大數據監管平臺于2019年12月上線,目前有20萬平方米冷庫、500個冷藏冷凍前置倉、1000多輛冷鏈運輸車輛實現線上監測。 二、建立物流大數據統計監測制度 實施物流大數據統計矩陣計劃,建立物流統計信息數據直采機制,在快遞物流、冷鏈物流、倉儲物流等細分領域,研究建立物流大數據統計標準及指標體系,開展相關指數調查工作。2020年疫情爆發后,依托前期研究成果,在全國率先發布“物流復工指數”,讓河南70萬物流從業人員,像查看天氣預報一樣方便了解全省物流復工情況。 三、完善物流行業信用監管機制 一是建設全省物流行業信用公共服務平臺。歸集物流企業基本信息及企業投資、管理、交易、經營等與融資守信密切相關的信用信息,實現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物流行業失信公示查詢等功能。2019年,全省首家物流行業信用服務機構成立,省物流行業信用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營。二是全國首創信用承諾高速預約通行。依托物流信用公共服務平臺“中原好司機”終端,與河南省高速收費還貸中心平臺系統對接,建立物流行業信用電子檔案,為信用良好的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開通高速預約快速通行功能。2020年11月在機西高速(鄭州-周口)試點,高峰時段可縮短物流車輛下高速時間0.5-1小時。 四、創新物流金融服務模式 一是成立河南省物流金融實驗室。引導金融機構結合企業經營數據和信用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設計開發物流大數據信貸產品。2020年10月,河南省物流金融實驗室掛牌后,開發了“貨運車輛商業保險分期融資”等一批產品,單個企業最高授信1000萬元。二是強化物流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組織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物流企業特點推出了發車貸、運費貸等融資服務,放款時效縮短至7天以內,授信放款規模超過50億元。支持中原資產公司“信豫鏈”平臺在全國首創供應鏈確權融資服務,為100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確權融資25.6億元。 五、建立高效的多式聯運銜接機制 一是國際班列多式聯運規則制定取得進展。以中歐班列(鄭州)運行模式為基礎,研究制定河南省國際陸路多式聯運規則,規范聯運合同、提單管理、貨物交接、運輸組織、爭議處理等,厘清托運人與承運人及相關方的權責利關系,強化國際陸路多式聯運提單物權憑證功能。二是制定航空集裝器整板運輸車輛標準和規程。統籌考慮航空集裝板、集裝容器尺寸,研發能夠實現航空貨物整板轉運要求的專用車輛,實施《航空集裝板廂式運輸半掛車技術要求》標準。截至目前,新型整板運輸半掛車已運營8萬公里。三是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印發《河南省多式聯運標準體系(2020)》,支持鄭州國際陸港研制45英尺新型冷藏集裝箱,獲得遠程控制系統軟件著作權及相關技術專利;推動洛陽一拖研制拖拉機重型機械設備專用雙層鐵架,提高了重型機械集裝箱化運輸水平;引導河南順豐加快“上車上機”,積極發展高鐵快遞貨運,推進快件公鐵空聯運組織模式創新。 |